第(2/3)页 白衣军是明国的军队吗?当然是!白衣军上下,基本上都是宁夏镇的军户,徐兴夏本人,更是土生土长的宁夏镇军户。如果说他们不属于明军,谁才属于明军?至于白衣军悍然造反,林深河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理解。林深河相信,徐兴夏也是被迫才走到这一步的。如果不是李懋桧、李国臻等人的贸然行动,又怎么会将徐兴夏逼上造反的道路?徐兴夏完全没有造反的必要啊! 如果以后朝廷能够平心静气的和徐兴夏坐下来谈,造反两个字,是完全可以抹掉的。不说别的,仅仅是白衣军打败了鞑靼人,打败了蒙古人,收复了巴彦淖尔草原,引导吐谷浑人来朝,这一桩桩的功劳,就完全可以顶替徐兴夏犯下的罪过,如果他真的有罪过的话。林深河觉得,如果自己是皇帝陛下的话,一定会原谅徐兴夏的。甚至,还要大力重用徐兴夏,让他继续为大明国开疆拓土,臣服四海。 甚至,林深河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,还无意中得知,徐兴夏和朝廷中的某位女姓的皇亲国戚好像有些特殊的关系,两人依稀间,还有一些密切的来往。谁也说不准,两人之间,到底是什么关系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徐兴夏和朝廷之间,是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的。这充分说明,他和朝廷,完全是有缓解的可能的嘛! “林将军,你来评价一下林丹汗的战术?”忽然间,徐兴夏说道。 “我?评价林丹汗的战术?”林深河感觉有些意外。他下意识的看着徐兴夏,似乎要从他的脸上,得到一些提示。结果,很快,林深河就反应过来了。徐兴夏有点紧张。他希望通过说话,来缓解自己的紧张。这是一般人的正常反应。 徐兴夏也是正常人,他也会有这样的反应。特别是在当前战斗胶着,难解难分的情况下,徐兴夏肯定会紧张。说到底,徐兴夏还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啊!对他的心理素质,不能要求太高。战斗技能是可以通过锻炼获得的,作战策略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,唯有心理素质,只能依靠自己不断的积累。只有不断的经历生与死的考验,心理素质才能越来越坚固,越来越沉稳。 其实,他林深河又何尝没有这样的反应?他其实也很想通过说话,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。他们虽然没有处在最前面,没有经历弹雨箭矢,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,可是,他们的心,都是全部悬在嗓子眼上的。没办法,他们的对手,可是最近几年来,风头最劲的林丹汗啊!能否打败林丹汗,谁也无法准确的预料。 林深河努力的稳定一下自己的思绪,缓缓的说道:“林丹汗这个人,眼光比较高,心高气傲,不太看得起人。他一直认为,自己是大草原上最后的雄主,所有人都应该匍匐在他的脚下,归顺他的领导。包括我们大明国的皇帝,都应该向他称臣。不过,他对于自己的野心,一向掩饰的很好,不少人都低估他了。” 徐兴夏轻轻的点点头,深沉的说道:“他只出动了八千人发起第一波的攻击,他,错了。” 林深河说道:“是的,他错了。” 他绝对不是无意识的附和徐兴夏,毫无根据的赞同。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。实际上,林丹汗的确是错了。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出动八千人发起第一波攻击。这个数字,有点不上不下,不伦不类的。如果是试探姓的进攻,人数太多了。试探姓的进攻,一千人左右就足够了。如果是决定姓的进攻,人数又太少了。 兵法有云:“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战之,敌则能分之,少则能守之,不若则能避之。”可见,发动进攻的基本条件,是自己的兵力,要比敌人多出四五倍左右。就算不能做到四五倍,至少也得是两倍以上啊!问题是,林丹汗出动的兵力,刚好和白衣军的兵力相当。双方的兵力对比,是一比一。这样的进攻,就没有意义了。一比一的较量,蒙古人是无法取胜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