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385章】如果没有白衣军,吐谷浑人死定了-《锦衣杀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一次吐谷浑人投靠白衣军,投靠徐兴夏,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部落背叛的问题,而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口子。如果鞑靼人不能迅速将这个情况断然制止的话,让吐谷浑人顺利的迁徙成功,顺利的依附汉人王朝,那么,在接下来的曰子里,肯定会有更多对鞑靼人不满的部落,有样学样,主动的申请投靠汉人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榜样的力量的确是无穷的。以前,在鞑靼人的高压下,没有人敢背叛鞑靼人,主动的投靠汉人。但是现在,吐谷浑人试图开辟一个很不好的先例。如果这个先例真的出现的话,将极大的鼓舞所有对鞑靼人不满的部落。他们肯定会跟随吐谷浑人的脚步,主动投靠汉人的。届时,鞑靼人很容易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。因此,只要是稍微有点远见的鞑靼人高岑,都不会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。

    鞑靼人不是善茬,他们阻止吐谷浑人主动投靠汉人的办法,有且只有一个,那就是战争。只有通过最血腥的战争,使用最冷酷的手段,将吐谷浑人全部抹掉,才能震慑其他所有对鞑靼人不满的部落。杀鸡儆猴,鞑靼人也是深得其中三味的。可想而知,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,吐谷浑人的迁徙过程,会充满着什么样的风险。坦白说,如果没有白衣军的帮助,吐谷浑人绝对是死定了。

    “他们的速度太慢了。”有军官在风清武的耳边低声说道。

    这个说话的军官叫做张逸,是风清武的得力助手。和风清武一样,这个张逸也是射击高手,百米距离内,几乎没有脱靶的可能。和风清武相比,张逸还认识一些字,懂得蒙古语,不需要翻译就能够在大草原上混生活。徐兴夏派他来协助风清武,就是为了让雕骑军在大草原上的活动,更加的自由,更加的方便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他们两个,正策马站在大草原的中间,远远的看着视线尽头,那些缓缓移动的吐谷浑人的马队。吐谷浑人的马队,前面已经消失在东面的草原里,尾巴却还没有从西面的草原里出现。他们现在看到的,都是中间的一部分。在马队的周围,则是吐谷浑人自己的骑兵队伍。在最外围,才是雕骑军的散兵。

    游牧民族的迁徙,在很多的历史记载中,似乎都是很简单的事情,仿佛是只要将帐篷收起来,往马背上一放,再将马牛羊收拢一下,就可以迁徙了。其实,根本没有那么简单。无论是谁搬家,都没有那么容易的。更何况是一整个部落的搬迁?比如说,这次的吐谷浑人搬迁,光是核心的马队,就有五千人,数万匹的马牛羊。

    这么多的人口和物资聚集在一起,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,里面金灿灿的全部都是财货,无论是谁,都希望抢上一把啊!在大草原上,人口和物资,谁抢到就是谁的,这是天生的法则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当然是前进的速度越快越好。只要进入巴彦淖尔草原,吐谷浑人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安全保证。好像这样慢吞吞的前进,被袭击的机会,实在是太高了。可是,吐谷浑人也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大草原上是没有道路的,骑马飞驰还可以,一旦使用马车,速度就很慢了。然而,整个部落的迁徙,不可能不使用马车啊。笨重的物资需要马车来装载,小孩、老人、病人、残疾人之类的,也需要马车来装载。这些是导致行军速度很慢的基本原因。此外,行军的速度太快,也会导致前后衔接不上,更容易被袭击。

    “没办法,继续熬一熬吧。”风清武有些无奈的说道。

    他们这次任务,护送的乃是吐谷浑人的老幼妇孺。绝大部分的吐谷浑人妇女,都集中在这一批次。协同护送的,只有吐谷浑人的一个千人队。如果出现意外的话,对于吐谷浑人来说,绝对是致命的打击。对于大部分的游牧民族来说,女人就是他们的根本。没有女人,如何繁衍人口,如何壮大实力?徐兴夏既然答应保护吐谷浑人的安全,就不能让吐谷浑人连自己的根本都丢掉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