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279章】山雨欲来风满楼-《锦衣杀明》
第(2/3)页
由于管事会需要管辖的事情,的确太多,千头万绪,杂七杂八,六个百户,根本无法满足需要。管事会必须扩充人选。于是,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后,徐兴夏又提拔了五个人为百户。这五个人,分别是黄晓宁、陈文渊、胡一山、高再兴、孙默。
其中,黄晓宁和陈文渊,以前都是直接给徐兴夏做事的。一个负责红砖,一个负责木材,现在将他们俩提拔为百户,他俩还是负责原来的差事。由于镇朔堡、黑山营,以及镇远关都需要大量的红砖和木材,两人肩负的任务,还是相当重的。
另外,还有一个水泥,生产任务同样很重。水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就是粗重活特别多,一般的劳动力,都难以承担。必须是那种很强壮的劳动力,一个人至少可以肩挑一把百十斤的那一种。水泥在生产出来以后,要运输到各地,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。哪怕一辆马车装五百斤的水泥,每天都要出动几百辆的马车。
胡一山则是外来的军户头目,原来就是总旗。说起他的故事,简直有一匹布那么长。他是北直隶的军户,因为得罪了自己的上司,结果一路逃亡到宁夏镇,才堪堪有活命的机会。北直隶靠近天子脚下,又靠近辽东,他知道的消息还挺多,就是无法分辨真假。
高再兴原来也是总旗,是养马能手。他本来是镇朔堡的军户,莫曰根来袭的时候,刚好不在堡内,侥幸的避过一劫。随着白衣军属下的军马越来越多,需要的牧马人也越来越多,原来只有张云大一个百户在艹持,已经忙不过来了。
孙默则是镇朔堡残存军户的代表。莫曰根来袭的时候,他同样有事不在堡内,结果也侥幸的避过了一劫。镇朔堡的军户,几乎都死光了,只有他幸存下来。他的妻子儿女,都全部死在了鞑子的刀下。每次说到鞑子的暴行,他都哽咽的难以自制。
管事会有十一个百户。徐兴夏就按照后世的常委会的方式,规定了管事会的运作。在这十一个百户里面,只要有六个百户赞成某件事,这件事就算是获得了通过。管事会下辖的各项人事任命,也采取这样的形式,少数必须服从多数。
基本上,在镇朔堡,管事会已经成为管辖各项内政的主要机构。在徐兴夏之下,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掌管大局。其他的卫所,采取的都是两个副千户分管的方式,只有在徐兴夏管辖的左屯卫后千户所,各项制度都被大幅度的更改。余力钧这个副千户,其实相当于经历,主要从事文书协调工作。
另外一个副千户的空缺,徐兴夏已经明确的表示,自己不会任命任何的副千户。即使上头强硬的摊派下来,镇朔堡也不会接收。这就意味着,他这个千户,将直接管辖所有的百户,不再需要经过副千户这个级别。同样的,镇朔堡的每个百户,都直接对徐兴夏负责,不再需要考虑副千户的面色。
这样的结构,在很大的程度上,将最终的权力,都集中到了徐兴夏的手上。没有他徐兴夏的批准,百户们就没有权力去做越轨的事情。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徐兴夏的权力构成威胁。这一点,和当初朱元璋决定废掉丞相有很大的相似之处。它的前提条件,是徐兴夏的处事能力足够强,对手下的人足够放心。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,是肯定做不到的。暂时来说,问题不大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