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八章 巡查吴郡-《三国:我可以编辑剧本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汉人口终究没那么多,生产这么多食盐会让盐价下降。不过因为刘琮经营的官府有更大的盈利模式,所以倒对朝廷财政影响不大。

    不过大部分盐还是用于和百越人做交易。用这些价格低廉的盐换取大汉需要的劳动力。

    通过这样的手段,外加上各种利诱,江南的百越部落数量几乎呈指数型暴跌。因为人口下降且资源没那么缺乏,百越人也不再下山劫掠。

    整个江南的治安状况都获得了不小的提升,这就是经济发展带动的良性变化。

    刘琮听完官员的汇报,对此表示干的不错。至少官员是称职的,把他要求做的一切都做到了。

    之后刘琮又前往了吴郡本地的工坊巡视了一圈。他可以看到大量工匠在工坊中合作生产武器和各种器具。

    因为零陵的工匠学堂大量培养工匠,熟练工匠在江南已经多如牛毛。马车,战船,海船,武器,甚至锄头曲辕犁都可以批量生产。

    之前曾经说过的,在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之前,确切的来说就是蒸汽机还没发明之前,社会的唯一生产力就是人力。

    有人才能完成生产,人口的数量代表着你生产力的极限。

    不过人力利用率还是另外一个问题,你让一个市民去种地和让一个农民去种地,那效率肯定是不同的。所以工匠学堂这些就是为了增大人力利用效率,在有限的人口之中最大化利用人力生产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还是很成功的,他治下的楚汉以七百万人口创造出的力量比曹魏上千万人口都高(其中一半是隐户,对朝廷贡献的生产力可近似为零。)

    刘琮对楚汉强大的生产力发展感到自豪。这些未来都会转化为战力,促进大汉军队的发展,进而在对外扩张中夺取更多的资源。

    这就是以工治国的重要性,什么孝悌忠信礼义廉,都是需要建立在大汉强大的基础上的。

    他刘琮在封建时期就搞出了这个,放在两千年后,高低得在小约翰的【硬核狠人】里面占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走出工坊,刘琮基本上感觉有些累了。不过就在刘琮准备回去休息的时候,小太子刘兴却拽了拽刘琮的袖子。

    “父皇,这里生产速度都好快啊。”刘兴带着稚气,充满好奇的询问起刘琮,
    第(2/3)页